——2023年6月30日在青原區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
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形成了《關于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以下簡稱《審議意見》)。《審議意見》在充分肯定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績的同時,指出了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還存在園區基礎設施有待提升,生產生活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責任單位重視度還不夠,單位之間主動溝通協調還不夠;政府的一些惠企政策兌現速度偏慢,惠企政策落實標準不統一、企業問題解決不及時,單位和干部幫扶企業力度不夠等問題,提出了3個方面的意見建議,為加快做好全區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工作指明了方向。收到《審議意見》后,區政府高度重視,在政府常務會議上進行通報,并逐條逐項分解整改措施,印發了《關于分解落實區人大常委會對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審議意見的通知》,壓實區政府分管領導和責任單位任務,扎實推進工作落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5月全省營商環境推進會上通報,我區2022年度營商環境評價位列全省四個檔次中的第二檔次、第37名,比上年進位一檔、名次提升31名,年度省對縣綜合考核營商便利度滿意度評價得滿分、三類縣并列第1名。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針對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提出的具體要求,就有關整改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落實情況
今年營商環境工作以打造“青快辦”營商品牌為總抓手,緊盯優化營商環境薄弱環節,印發了《打造“青快辦”營商品牌 持續創新優化青原營商環境工作方案》《青原區2023年營商環境改革攻堅優化行動計劃》《青原區2023年營商環境指標對標提升清單》等一攬子方案措施,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和監管,提升改革創新力度、政策落地速度、營商服務溫度,持續優化全區營商環境。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企業發展平臺。
加快包容普惠創新提升城市競爭力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城市形象,為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硬”環境,助力企業健康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污水處理、垃圾環衛、體育健身和應急保障等設施建設,扎實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城市短板。2023年實施107個區級重點項目,其中涉企產業項目29個,城市公共服務提升項目27個,著力啟動了天玉港、吉港通、富盈物流等物流項目,推動產業項目加快落地。在公共服務提升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陽明中學、井岡山大學附屬萃英學校建成投用,濱江二小、濱江中學開工建設,金田時代幼兒園基本完成裝修,吉安市衛生學校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推進緊密型區域醫共體(總醫院)改革,區總醫院北院區正在進行裝修和市政工程,南院區完成新住院大樓裝修和市政工程;全力建設重點專科,打造了新圩璋塘中醫康養基地、河東醫養結合中心、值夏醫防融合示范點,有序推進與井岡山大學共建吉安口腔醫院。深入推進普惠養老服務專項行動,新增養老床位270張、達到1133張,新增護理型床位200張、占比達到55%,城鄉養老機構社會化托養提升改造、醫養結合護理院、街道社區嵌入式養老院建成后將再新增床位約500張。在交通優化改善方面,持續推進交通項目改造升級,今年完成新改建項目、安防項目和在建項目各3個16公里,完成千斗塅橋的危橋改造項目,困擾多年的省道S314、S221改造項目切實破解規劃用地制約,正在招標開工。
(二)提高服務企業意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企業滿意度”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重優化營商“軟環境”,提升企業服務質效。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規范行政執法、強化行政監督,持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1.營商前哨抓苗頭。為及時了解企業所思所盼,打通政府與企業“零障礙”溝通渠道,進一步做優企業服務、做實企業基礎,我區建立了“營商前哨”機制。通過充分考慮經營主體從事產業行業、經營規模、投資主體所在地域、運營年限等,按照一、二、三產業及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規上企業各占一定比例的原則,精選了70個具有代表性的經營主體作為“前哨點”,并安排行業主管部門對口幫扶,將訴求和建議的溝通關口直接延伸至市場主體前沿。同時明確了7個“直通哨點”,可直接向市級營商辦反映情況。通過定期對經營主體反饋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趨勢性等現象,提前研判優化營商環境的應對舉措。今年通過“營商前哨”共收集到23個企業訴求,已全部解決銷號。
2.政企懇談解難題。年初區委、區政府印發了《青原區親清連心政企懇談會實施方案》,堅持每周四晚常態化開展親清連心政企懇談會,了解掌握和推動解決行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以及突出問題,聽取和協調解決企業家反映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聽取企業家對青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嚴格企業訴求閉環解決機制,目前已召開16期政企懇談會,共邀請162家企業參加,收集企業訴求272個,已辦結184個,持續推進28個,正在辦理60個。從1-6期懇談會滿意度回訪情況來看,企業總體滿意率為98.3%。
3.企業服務扶精準。持續開展“行業服務+干部幫扶”聯動。印發了《青原區2023年企業經營主體“行業服務+干部幫扶”聯動工作方案》,在鞏固2022年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持續開展全區企業經營主體大走訪行動,按照“領導領銜、部門領辦、干部領先”的原則,實行企業服務包干機制,更加精準地對全區9032家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聯動幫扶,切實提高企業經營主體滿意度。開展了“你需要 我在線”干部入企心連心走訪調研活動。對轄區內所有正常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100%覆蓋幫扶,幫扶特派員對掛點企業開展實地走訪工作,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產業鏈配套情況、創新情況和政策享受情況,收集企業困難和訴求,并幫助協調企業解決具體問題;同步走訪基層商會及部分非公企業,對企業發展訴逐一分解、反饋解決。充分發揮區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作用。依法高效辦理企業維權訴求,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再升級。接待企業自主來訪12次,受理企業訴求15條,與企業面對面座談,現場回應企業關切訴求,協調督促責任單位妥善解決,實現訴求辦結率100%、回訪企業滿意率100%。
4.政務服務優質量。立足政務服務實際,按照“全市領先、全省一流”目標定位,大力推進“1+8+N”政務服務體系升級,實現政務服務一窗辦、隨時辦、一體辦、智能辦。政務服務一窗辦。高標準建設智慧化區級政務服務大廳,區本級33個區直單位統一進駐區級政務服大廳,受理各類政務服務服務事項1395項。縱深化推進8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改造提升,全面推行“一窗式”改革,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的服務新模式。全區124個村(社區)均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了便民服務站,高標準打造了34個村級便民服務示范站,將“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延伸至距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0公里以上的邊遠村,打造了“小事不出村、就近能辦”的“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全區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持續擦亮了政務服務365天“不打烊”品牌。推行區鄉村組四級幫辦代辦,組建“紅色代辦”隊伍,為重點項目建設、惠企政策兌現、特殊群體服務提供保姆式“一對一”貼心幫辦代辦服務。深化改革集中辦。全力推進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制定出臺了《吉安市青原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方案》,明確納入集中實施許可權事項72項,占全區246項許可事項的30%。實施綜窗人員外包,設置“異地通辦”專窗,梳理區本級跨省通辦事項93個,建立和完善了相關的通辦操作規程,對窗口人員實行企業化、專業化管理,全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服務態度、服務效率,徹底破解窗口人員管理難題。數字賦能輕快辦。開發“青快辦”微信小程序,在全市率先推出“免證辦理”模式,將政務服務事項與電子證照進行關聯,實現1049個事項線下辦理無需攜帶實體證照,通過辦事人“亮證”“掃碼”或“掃臉”進行核驗。政務服務窗口全面接入“好差評”系統,實現了政務服務質量網上100%好評,取得了以嚴管嚴控和有效評價倒逼審批提速、服務提質的顯著成效。
5.法治監督強保障。推行“企業安靜期”制度。確定每個月的1-22 日為企業生產“安靜日”,期間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以及投訴舉報、案件查處、上級交辦等情形,各行政執法部門原則上不對企業開展執法檢查,做到“無事不擾”。推行告知承諾制。持續推進“減證便民”,進一步規范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工作規程,建立辦理情況季報和年度統計制度,實施案例報送制度,確保告知承諾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全區辦理的行政事項中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609 項。完善第三方機制管委會聯席會議制度。作為檢察營商重點改革事項,組建專業人員名錄庫,深化拓展溝通聯系機制,發揮好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作用,辦理的4起涉企案件分別入選省檢察院優化營商環境、非公企業維權和企業合規改革典型案例。開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專項行動。由45 名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行政檢查監測點負責人、行政執法監督聯絡點負責人組成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小組,圍繞涉企行政訴訟、行政復議案件和優化營商環境投訴開展監督線索排查,建立監督線索梳理匯總機制,對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住房建設等重點領域開展行政執法專項監督檢查,掌握各執法單位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情況、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和包容審慎監管實施情況。落實包容審慎監管。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轉變理念、規范管理、“靶向監管”等方面下功夫,制定區級“包容免罰清單”,印發了《首次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減免處罰容錯制度》,我區27 個行政執法部門制定包容免罰清單308 項,將依法不予處罰的違法行為具體化、標準化,為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開展包容審慎監管工作提供指引,力求減免處罰規定能真正發揮便民利企的積極作用。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各行政執法單位認領的監管事項,以本級行政檢查數為基準,全區29 個行政執法部門完成檢查實施清單錄入發布307 項,檢查實施清單錄入完成率100%,扣除備注、掛起事項,監管行為覆蓋率100%,監管行為數據準確率100%。
(三)強化優惠政策落地,加大精準幫扶力度。
在精準施策上著力,在精準扶持上聚力,在精準服務上出力,不斷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當好企業貼心人,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用全政策,推動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發揮惠企政策的最大效用,確保基層有感、群眾獲益、企業得利。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采取“陣地式”“點單式”“靈活式”等宣講方式開展送科技下鄉服務、農業大講堂下基層、稅企座談會暨社保優惠政策培訓會等宣講活動,線下通過擺放展板、發放技術資料、政策宣傳單、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入企一對一宣傳講解等多種方式,結合線上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政務信息公開網站等新媒體進行多方式、多渠道的宣傳,同步推進惠企政策的推廣,切實提高惠企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實,最大程度地發揮政策效應。
2.推進惠企政策直達。充分發揮“惠企通”平臺的作用,全面梳理全區惠企政策,積極推動“惠企通”平臺政策及事項規范上線,全區所有新出臺的惠企政策均第一時間在“惠企通”上線,目前上線政策事項154條。 組織區直各單位積極開展上門服務,引導市場主體入駐“惠企通”平臺,“惠企通”平臺累計注冊市場主體5420家。按照“線下一網、線下一窗”要求,在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了惠企政策兌現專區,并配齊專區工作人員,通過平臺累計兌現金額2.2億余元。
3.落實惠企紓困政策。用好用足各項惠企政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為扶持企業發展送上“真金白銀”大禮包,為1908家企業精準推送減稅降費紅利賬單,累積政策減負金額 1.25億余元,包括增值稅留抵退稅、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退稅、出口退稅等資金。
4.優化企業融資服務。積極推進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鼓勵中小微企業參與“政采貸”,為中小微企業發放全市最大一筆300萬元政采貸。定期召開政銀企對接會,開展“金融保鏈強鏈”專項行動,已舉辦規上企業、科技商貿企業、現代服務業企業、貿易廣場個體工商戶、汽貿城企業5場政銀企專場對接會,為25家企業放貸6.78億元,有力保障企業資金周轉。不斷推出低利率、更契合市場需求的普惠金融產品近28種,普惠金融供給得到有效加強。通過“地押云貸”“惠農振興貸”“百福惠農貸”等特色普惠金融產品共放貸5.79億元,惠及246家企業、579人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85戶。為159家中小微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3.13億元,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利率下降0.8個百分點,降低融資成本2383.32萬元,減費48.64萬元,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下一步打算
盡管區政府密集調度,全力解難,各部門始終咬定營商環境評價18個一級指標最優提升目標,始終在人民的監督下努力把青原營商環境的每個環節每個短板提升優化到位,但基于青原底子薄、基礎弱的現實,加上全省唯一的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局限,我區營商環境要在短時間內再大幅提升難度很大,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比如,園區企業服務精準高效、政務服務事項市區同權等問題一時還沒有全面有效突破,還在積極溝通和逐項破解中,既需要上下聯動,更需要部門協同,也希望得到人大代表對政府和部門更精準實效的監督和支持。下一步政府將按照區委研究確定的目標思路和主要領導在今年兩次營商環境領導小組會上的講話精神,抓好營商環境各項提升優化措施的落實,在全體青原干部和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下,力爭全省評價再進位到前30名,力爭保持第二檔次,沖刺第一檔次。
1.推進營商指標攻堅提升。一是強化溝通對接。督促各指標單位加強與市級部門的緊密聯系,加強上下級和同級部門協同聯動、銜接和配套,及時取得上級指導和同級支持。對于落后指標,積極向先進兄弟縣區學習,找準堵點、難點、痛點,對癥下藥,全力攻堅。二是加強精準分析。組織各指標單位對于每月監測數據的通報精細研究,逐項分析落后指標背后的工作短板,深挖原因,特別是針對長期落后的指標,采取有力舉措,補齊短板,優化提升。三是壓實主體責任。每周開展營商環境指標分析會,對535項監測指標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等進行會商研討,突出部門聯動抓落實,集思廣益破難題,齊心協力促提升。
2.創新優化企業服務水平。一是營商前哨優服務。用好“營商前哨”機制,將訴求和建議的溝通關口直接延伸至市場主體前沿,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趨勢性現象,提前研判優化營商環境的應對舉措。二是政企懇談破難題。堅持每周四晚召開親清連心政企懇談會,傾聽企業訴求,研究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對個體性急需性問題責成即時解決或做好解釋,對行業性體制性問題加快系統解決或立項研究。定期邀請相關企業開展滿意度測評,確保政企懇談會落地落實。三是企業幫扶全覆蓋。持續開展“入企走訪心連心”活動,堅持“行業服務+干部幫扶”聯動機制,全區干部作為企業服務專員改進工作作風,對企業幫到心、幫到位、幫到底、幫到好,切實提高企業滿意度,助力全區營商環境再提升。
3.提升惠企政策兌現效率。利用全區企業大走訪的契機,積極引導企業入駐“吉事即辦?惠企通”平臺。督促各行業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有關惠企政策動態,提醒及時反饋惠企政策文件,加快惠企政策上線平臺。推動惠企政策兌現線上線下融合。進一步完善“惠企通”平臺功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平臺的知曉率和使用率。強化惠企政策兌現專窗設置,集中受理各項惠企政策,協調惠企政策兌現部門聯動事項,打造集咨詢、受理、代辦、反饋于一體的服務陣地。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對一切新官不理舊賬、拖欠企業賬款、拖欠農民工工資、營商環境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高壓整治,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青原區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9日